展会新闻
CWP2024丨中小型风能设备行业发展交流会
中小型风电作为大风电的有效补充,伴随着技术进步,其应用场景更加灵活、多样化,业内关注度正在悄然上升。10月16日下午,在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期间,由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装备分会主办的“2024全国中小型风能设备行业发展交流会”,吸引了百余位关注者前来参会研讨并进行现场互动。
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任君出席会议并在致辞中表示,在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小型风电的需求模式已经从离网储能发展到并网发电,从被动的极端环境下的应用发展到多元化应用。中小型风电技术持续进步,从简单的失速折尾发展到变桨距,成本不断降低,产业链、供应链也更加完善。在全国风力发电标准体系中,中小型风电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每年都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在制修订,以助推中小风电行业技术进步和降低成本,进一步扩展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
在专题报告环节,五位嘉宾发表了精彩的报告。
青岛安华新元风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鲁中间在《大趋势下中小型风电破局探讨》的报告中提出,中小型风电在国内的主要需求包括农村能源结构改革中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通讯基站的绿色能源需求、边防岛屿新能源需求、工商业园区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方案、油田的绿色节能改造等。目前,中小型风电行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较慢,适用的场景较多但性价比存在差异,没有进入规模化时代,资产属性竞争力和人才聚集力较差,适用范围仍属于特定的应用场景,要在更多的场景下批量应用,还需要在成本、技术、运维、商务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并网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具有安装方便、价格低的优势,在国内外已有多年、多个项目的实际应用。并网小型风力发电机组主要接入380V低压配电网,用户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在2013年发布的设计标准GB/T17646和离网标准GB/T19068中缺乏相应的并网标准。合肥为民电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为民在题为《并网小型风力发电机组通用技术条件》的报告中,强调了制订这一旨在进一步规范并网小型风电健康发展的国家标准的必要性,并详细解读了标准中对功率特性、耐久性、噪音水平、超速保护等安全保护措施、运行适应性、电气安全与保护方面的相关要求。
济南德明电源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荆林峰在《中小风电在光储直柔系统中的应用》报告中介绍,“光储直柔”是指在建筑领域应用太阳能光伏、储能、直流配电和柔性交互四项技术的简称,能够解决增加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装机容量和有效消纳波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这两个电力系统零碳化转型的关键问题,有助于实现建筑的节能低碳运转,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公司已有在上海某工业园区安装的250KW光储直柔系统、山东齐河50KW光储直柔系统的成功案例。
上海之恒新能源有限公司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总监陈昆明在《双碳背景下小型风电机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探索与实践》中提出,小中型机组在安装空间受限场景有着先天优势,是大型风机的有益补充,但是仍有完善空间:如成本偏高,投资收益低,中小并网型机组单kW成本远高于MW级机组几十倍,示范试验项目居多;产品质量及全寿命期测试验证机制仍需健全;应用安全和环境定制化设计能力需增强;整机载荷、电气控制优化设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在提高可靠性、经济性和并网性能上持续努力,并采用抗台设计、低风区设计等针对细分领域开发产品。
山东华业电气有限公司销售部长薛建成在《中型风电机组在园区、矿山的应用》的报告中,分享了中型风力发电机在智能微电网中的成功案例。上海临港分散式风电项目是风光储一体化智能微电网系统,项目采用330kw风力发电机,采用永磁直驱结构,结构简单可靠,维护成本低,发电效率高且运行稳定。针对无电、电网薄弱油田供电,公司设计建设了风、光、柴、储数智化微电网系统和风光微电网项目,解决了无电地区采油厂的供电问题,并使采油厂由单一化石能源生产者转变为化石能源与新能源联合生产者。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装备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祁和生在会议总结中强调,中小型风电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满足多能互补系统及离网型电源的需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一步,中小型风电行业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持续优化设计,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可靠性和稳定性上下功夫。同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营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面向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新能源应用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开辟中小型风电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装备分会会展部副主任王文辉主持了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