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5)新能源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研究专题论坛顺利召开。来自风电整机设计制造商、储能设备制造商、零部件制造商、开发商、设计规划院、高校及研究院所、技术服务机构等50多名专家出席会议,可再生能源专家技术委员会(REETC)的碳足迹领域相关项目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

论坛会议现场
随着我国双碳政策的不断推进与海外客户要求的日益提升,产品碳足迹已成为政策与市场双层驱动的重要实践。2024年起,可再生能源专家技术委员会联合业内专家启动风电行业产品碳足迹“1+N”碳足迹核算体系研究工作,并已经形成了五项重要研究成果。本次论坛活动作为该项工作的延续和拓展,进一步探讨风电产业下游及其他新能源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的研究工作。本次论坛由可再生能源专家技术委员会运营负责人李煌主持,各位嘉宾对《风电机组及关键部件碳足迹核算方法系列研究成果》《风电场退役后终寿处置碳足迹核算方法》《风电场建设与运营碳足迹核算方法》《集中式储能系统碳足迹核算方法》等内容分别进行了专项介绍,并与与会专家开展深入讨论。

可再生能源专家技术委员会运营负责人李煌
《风电机组及关键部件碳足迹核算方法系列研究成果》由鉴衡认证中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事业部高级技术经理韦心元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表示,可再生能源专家技术委员会的碳足迹核算方法研究系列项目始于风电领域,2024年鉴衡认证中心与金风科技、各风电零部件制造领域龙头企业联合围绕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发电机、轴承、塔筒等产品首先进行立项研究,并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行业内具体应用提供了有力指导,也为后续的碳足迹核算方法研究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

鉴衡认证中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事业部高级技术经理韦心元
《风电场退役后终寿处置碳足迹核算方法》研究项目由金风科技集团董秘办碳核算专家王延利进行了汇报。他表示,风电场退役后终寿处置是风电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阶段,虽然目前我国风电尚未迎来大规模的退役潮,但在不远的未来将有很多风电场面临这个具体问题,本着标准先行的原则,该项目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王延利结合金风科技某风电场的实际案例,逐项解析了该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要点、研究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建立了后续研究计划,预期成果可为风电领域碳足迹核算系列指南提供重要补充。

金风科技集团董秘办碳核算专家王延利
鉴衡认证中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事业部高级技术经理刘政对《风电场建设与运营碳足迹核算方法》项目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该项目聚焦在风电产业链下游的风电场建设与运营环节,涵盖陆上风电场与海上风电场等不同类型。同时该指南充分考虑了与可再生能源专家技术委员会风电领域其他碳足迹核算方法指南之间的协同关系,补足了指南体系的又一重要环节。刘政对核算指南文件各个章节内容、编制过程中的主要考虑、计算原则、核算方法、数据要求等内容逐一进行了介绍,引起了与会专家的重点关注。随后围绕该项目的讨论环节由鉴衡认证中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事业部技术总监宋晋主持,来自风电场建设与运营商、设备及零部件供应商、技术服务机构等组织的专家为该项指南后续研究与修订提供了宝贵意见。

鉴衡认证中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事业部高级技术经理刘政

鉴衡认证中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事业部技术总监宋晋
远景科技集团零碳专家中心高级工程师华未未对《集中式储能系统碳足迹核算方法》研究项目进行了汇报。该项目历经前期启动、中期研讨阶段,目前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技术文件。华未未对其覆盖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量化范围、清单分析、数据核算等部分内容逐一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前期研讨阶段各位专家提供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进行了针对性反馈。随后工作组邀请了五位行业资深专家对该项目进行评审,从项目意义、专业性、适用性等方面发表了专业意见,对该项目表达了高度肯定。

远景科技集团零碳专家中心高级工程师华未未
论坛最后,远景科技集团景泰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何艳军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表示,工作组将结合今天研讨与评审的意见进行深入研究,对碳足迹核算方法指南文件进行针对性修改与完善,确保其既符合国家双碳战略要求,又能切实解决行业碳减排过程中实际的问题,同时也期待以研究项目为纽带,与更多价值链伙伴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指南落地应用。

远景科技集团景泰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何艳军
本次新能源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研究专题论坛着眼于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体系的建设与应用,是一项长久而意义深远的工作。论坛活动的顺利召开意味着当前各项研究成果得到了行业内的充分认可,同时为后续进一步深入推进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项目工作组仍在扩大征集成员中,欢迎业内相关专家不断加入,为项目研究注入更多力量。
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