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P2025声音 | 破解循环难题,共筑绿色生态—新能源设备回收与再利用专题论坛圆满落幕


10月20日,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5)同期“新能源设备回收与再利用专题论坛” 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办,论坛以 “破解循环难题,共筑绿色生态” 为主题,搭建起跨领域对话平台,汇聚政产学研用多方资源,围绕新能源设备回收政策、产业发展、技术创新、ESG价值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助力新能源产业打通“从安装到回收” 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闭环,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本次论坛由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兼集团市场总监侯玉菡和北京鉴衡认证中心研究院院长俞辉共同主持,为期半天的议程紧凑高效,演讲内容涵盖政策解读、技术创新、实践案例及ESG价值挖掘等多个维度。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兼集团市场总监侯玉菡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研究院院长俞辉


本次论坛的嘉宾阵容涵盖中国中车、中广核、金风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代表,以及清华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他们凭借深厚的行业积淀与专业造诣,带来全链条、多维度的精彩分享,既有政策趋势的精准研判,也有技术创新的前沿探索,更有落地实践的宝贵经验。现场交流氛围热烈,观点碰撞频繁,为破解行业发展难题提供了丰富思路与解决方案。



以下为嘉宾主旨演讲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叶片认证部部长胡聪良:

《我国风电机组退役现状、挑战及高值回收利用建议》



我国风电机组将在2028年迎来退役高潮,2030年退役量达18.93GW,机型从 2025年1MW以下为主逐步转向1-2MW及更大容量,空间上集中于内蒙、东北、甘肃等地区且分布持续扩大。退役机组大部件循环利用价值更高,需通过健康状态检查、寿命分析等多环节评估实现再利用或再制造。风电叶片因热固性复合材料特性回收难度大,现有技术存在高值化不足、企业普遍未盈利等问题。建议通过构建关联企业联合体实现集中化规模化回收,升级处置技术与设备,同时推进低成本可回收树脂等新型材料研发应用,从源头破解回收难题。


北京金风慧能技术有限公司叶片服务产品经理王巍:

《风电退役设备一站式绿色回收与价值重塑》



我国风电累计装机量大,未来退役量将持续增长,2030年累计退役规模达44GW,回收价值可观。当前行业面临退役装备分布散、回收绿色水平低、高值转化难等瓶颈,设备 “高性能” 与 “难回收” 矛盾突出。为此,提出 “评-拆-收-用” 一站式绿色回收模式,构建再利用、回收利用、再生利用三级体系。通过再制造技术实现关键部件价值重塑,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并减少碳排放,同时探索叶片 3D 打印、电缆再生等多元利用路径。建议搭建智能化回收平台,开发综合智慧能源、零碳园区等应用场景,推动行业标准建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中车山东风电有限公司退役风机业务技术主任董国庆:

《退役风电机组循环利用系统方案及产业化探讨》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退役风电设备循环利用,行业将形成稳定后服务市场。公司推出 “以大代小” 技改及退役机组循环利用一揽子服务,针对不同部件制定差异化处置方案:叶片通过首创 “智能移动工厂” 就地破碎,再生纤维应用于建筑、木塑制品等领域;齿轮箱、发电机等大部件依托产业链进行再制造。当前行业面临资源竞争激烈、资产评估体系不健全、跨省运输难、标准缺失等挑战。公司核心技术入选国家级目录,将联合产业链各方探索成熟商业模式,推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中国广核集团环保产业有限公司危固废业务资深专家吕永红:

《退役风机叶片环境友好型智能分解装备开发及应用》



随着风电产业快速发展,未来退役叶片量将爆发式增长,政策明确禁止填埋并推动资源化利用。叶片以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为主,结构复杂回收难度大,现有机械处理、焚烧等方式存在污染或价值低等问题。中广核研发的智能模块化切割装备采用可移动式设计,通过多组绳锯切割、多级除尘等技术,实现高效环保就地拆解,切割效率≥20m/h,粉尘零排放,已示范应用并获多项专利。热解技术方面,通过研究不同部位材料热解特性,优化温度、尺寸等参数,回收玻纤拉伸强度可保留原始纤维90%以上,热解油回收率达86%。未来将推动物理切割与热解技术耦合,采用 “局域+集中” 处理模式,实现叶片高值资源化利用,相关技术拟在陆丰红海湾实验室落地,打造行业标杆。


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付兵:

《“零废弃”愿景下退役风机叶片的全组分高值资源化利用研究》



风电叶片由 “不溶不熔” 的玻纤复合材料构成,回收难度大,现有技术难以实现高值化利用,成为风电产业绿色发展的短板。团队提出 “零废弃” 全组分利用方案,将退役叶片处理为粗纤维、细纤维及粉体三类产物并实现高值化应用:粗纤维可替代钢纤维增强超高性能混凝土,掺量6%时抗折强度提升46.7%,还能提升混凝土耐火抗爆性;细纤维经改性后用于沥青混凝土,掺量0.3%-0.7%时抗车辙性能显著提升;粉体可替代高价成分制备树脂混凝土等产品。该方案通过材料改性、结构优化等技术突破,实现叶片全组分高效利用,为风电固废资源化提供了可行路径,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


盐城远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小海:

《风电退役叶片综合利用技术探索和实践》



退役风机叶片因热固性树脂难以降解,传统填埋、焚烧方式污染环境且浪费资源,现有回收技术存在处置成本高、高值应用缺乏等痛点。公司探索出退役叶片性能梯次增值利用技术,通过野外拆解与工厂精加工结合的模式实现全流程处置:野外使用高效可移动式切割机器人,切割效率≥10 吨/天;工厂端通过主梁精加工线、模压托盘生产线等,将叶片加工为重型托盘、超强玻纤复合刨花板等产品。刨花板静曲强度高,吸水稳定性更优,已应用于循环包装领域。同时搭建回收利用追溯系统和运营大数据中心,实现全流程管控,建议在风电、光伏等全产业链推广循环包装,提升经济效益与环保价值。


杰瑞新能源再生循环科技有限公司风光产品线总经理张敏:

《风机叶片及光伏组件资源化解决方案》



当前风电行业面临回收规则缺失、技术路线分散、消纳渠道有限等痛点,传统回收方式存在环保隐患或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杰瑞推出风光设备资源化循环利用一体化解决方案:风电领域,通过智能切割、破碎分选、热解成套装备实现全流程处置,热解技术可回收90%玻纤及40%以上环氧树脂;光伏领域,采用现场拆卸、拆解及热解设备,解决运输成本高难题,热解法硅回收率超95%,金属回收率达95%以上。凭借220余项专利及模块化装备,已落地万吨级产业化示范项目,获多项行业荣誉,通过设备销售、合资建站等多元模式合作,助力产业绿色循环发展。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赵海龙:

《退役风电叶片高值资源化集成联用技术研究》



当前存在风机识别难、数据库缺失、回收策略不合理等问题,叶片因含难降解复合材料,回收处置成为行业难题。研究团队通过多源数据融合与优化YOLO模型,构建含16676条记录的全国风电场数据库,实现风机精准识别。提出 “物理法+ 气化制氢+闪速焦耳制碳化硅” 集成联用技术,1 吨叶片可产42kg氢气,闪速焦耳法在1800 - 2300℃下转化率超95%,制备高价值碳化硅。设计风电处置与氢能集成方案,谷段优先运行策略净利润比连续策略高60%,保守情景下投资回收期7年,乐观情景仅3.3年。该方案实现叶片全组分资源化,支撑 “无废城市” 建设,为新能源产业闭环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高级ESG解决方案经理严瑾韬:

《新能源设备回收与再利用:ESG 框架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赋能与价值重塑》



ESG已从倡议转向全球监管与企业战略,2025年全球可持续投资资产将突破45万亿美元,ESG 表现直接影响企业融资成本与竞争力。我国风电产业规模全球领先,但正迎来退役浪潮,面临治理体系不完善、环境风险上升、经济压力累积等挑战。从ESG视角看,设备退役既存在环境合规、社会舆情、治理责任模糊等风险,也蕴含循环价值机遇,如新材料替代降本、绿色就业创造、标准制定话语权提升等。提出四维度行动路径:战略层面将回收纳入ESG战略与净零目标;管理层面构建全生命周期追溯与供应链治理体系;协同层面搭建产业联盟与政策对接机制;金融层面通过绿色融资与碳定价激活资本价值,助力企业从风险应对转向价值重塑,提升可持续竞争力。


本次专题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新能源设备回收利用领域的高效沟通桥梁,更凝聚了产业共识,加速创新技术与实践经验的转化应用。我们坚信,随着行业各方的持续深耕与协同发力,新能源设备回收与再利用产业将逐步突破政策落地、技术产业化、市场规范等多重挑战,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构建全生命周期价值闭环、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价值重塑注入源源不断的信心与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