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P2025第2日丨多场论坛共绘全球化与多元化发展新图景

10月21日,CWP2025进入到第2日,在延续传统的海上风电、海外市场开拓、机组技术创新、风能资源评估等论坛议题的基础上,本届大会特别聚焦行业前沿新趋势,增设了乡村风电发展、氢电协同、港电协同、新型储能、低空经济与风电应用、构网型技术、及投融资创新等多场专题论坛。这些论坛议题从全球市场到本土乡村,从前沿技术到后端服务,全面展现了风电产业在广度、深度与精度上的多维度进展。同期,展览会现场热度不减,各类精彩活动与前沿展示亮点频现,将大会气氛推向高潮。


乡村赋能:破局立新,绘就乡村风电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正将风电发展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乡村风电发展论坛”聚焦乡村风电的用地模式、村企合作案例与技术解决方案,旨在为乡村带来清洁电力与经济效益,探索出一条风电惠民利民的新路径。




在模式创新方面,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城乡建设用地整理所所长雷逢春、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主任师、研究员王阳、能源基金会清洁电力项目主管周锋,从土地新政、资源禀赋与商业模型入手,为“风电下乡”廓清顶层路径。华能国际、中核汇能、明阳智能等企业代表,则基于各自实践,分享了从分散式开发、并网模式到工程方案的多元探索。落基山研究所与华能天成融资租赁分别分享了国际合作社经验与本土融资创新,为村企合作提供了新思路。华能在菏泽巨野、上海电气在临沂郯城,新民运惠电力分享了各自优秀的项目实践,为上述模式提供了生动印证。会上介绍了《中国陆上风电开发利用创新模式研究与典型项目示范》成果,该研究梳理了多种创新开发模式,精选典型项目进行深度剖析,为行业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实践指南与发展蓝图。


在技术突破层面,金风科技、中车株洲所与阳光新能源等企业,则介绍了聚焦精准测风、大容量低风速机组、数智化场控等核心环节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旨在提升乡村风电发电效率。青岛华斯壮与中材科技则带来了预应力构架塔节地技术、降噪解决方案等具体创新,直面乡村环境中的工程挑战,推动风电与生态、社区和谐共生。


合规与法治是贯穿乡村风电开发全程的坚实基线,北京合川律师事务所的“法治先行”与鉴衡认证的场址评估解析的演讲内容,共同为分散式风电项目划定了安全与质量的红线,有助于确保乡村风电等惠民工程行稳致远。


本次论坛清晰地勾勒出一幅以政策为引导、以技术为驱动、以法治为保障的乡村风电发展全景图,标志着乡村风电正从概念探索迈向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海上征程:迈向深远海,构筑产业新生态


海上风电是未来风电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大会集中探讨了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降本增效以及产业链协同发展等关键议题,共同探索如何推动海上风电从近海走向深远海,如何构筑更具韧性与竞争力的产业新生态等话题。

作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激活海洋经济的重要力量,海上风电已从近海浅水开发阶段,全面迈入深远海攻坚新阶段,技术创新、成本优化与产业协同正成为驱动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核心引擎。




在“海上风电发展论坛”上,一系列围绕“深远海开发、大容量机组升级、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可靠性技术创新”的精彩演讲,清晰地勾勒出了海上风电迈向规模化、平价化发展的未来技术路径。三峡集团、中船集团、中车永济、阳光电源等行业领先企业的技术创新探讨,揭示了下一代海上风电机组的核心技术特征,为集成智能控制算法应对深远海复杂工况,实现高能量转换效率与电网友好性提供思路。明阳能源、CAPE、金风科技、兴蓝风电等则从“漂浮式方案创新应用、输电与基础关键技术跟进”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漂浮式技术与深远海解决方案的系统性创新,以及如何驱动产业穿越深水区、降低度电成本的关键力量等。CAPE、JBO工程集团、Wnd Spider AS、中际联合、佐敦涂料、凯斯锐等企业代表则聚焦于风电机组的基础制造环节工艺革新、“预防-维护-应急”等完整安全体系构建的分享,为业界提供了实践参考范例。


集成发展:引领“风氢”“港电”全链条协同跃迁


面对从“单点技术突破”向“全链条集成”的产业演进需求,本次大会聚焦氢电协同、港电协同等多元化发展趋势,议题直指如何通过技术耦合、资源整合与产业集群发展,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平衡成本、性能与可靠性,实现集成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价值最大化。




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全球氢能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在技术稳定性、降低规模化生产成本等方面面临着挑战。21日,“氢电协同技术发展论坛”在W4馆会场绿色厅举办。论坛由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秘书长卢琛钰主持,包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等机构,以及明阳智能、运达股份、华锐风电、派瑞氢能、隆基氢能、阳光氢能等企业的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主题涵盖绿氢行业发展现状及前瞻,风光新能源制氢材料研究及相关技术、设备研制开发及制备产业、制氢场景难题突破、离网制氢解决方案及工程应用、电网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控,以及由制氢扩展到绿色甲醇的市场趋势等全链条的技术市场分析,演讲嘉宾分享了最新的科研创新、技术成果及工程实践,与参会者热烈响应。论坛达成的核心的共识是,绿氢产业已从技术示范全面迈入商业化的进程,需要材料、装备、工程管控与市场应用的全链条协同,构建稳定、高效、低成本的绿氢供应体系,才能加速释放其巨大潜力。




在“世界经济论坛——加强蓝色伙伴关系,促进海上风电与港口共赢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海上风电与港口的“自然受益”转型、供应链协同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与会专家指出,中国凭借全球增速最快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和世界最大的港口体系,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各方一致认为,亟需建设专业化的"海上风电母港",破解当前港口基础设施不足的瓶颈;港口功能定位应从传统物流枢纽向能源转型战略平台升级,通过智慧化、绿色化改造实现循环经济发展;同时要坚持"生态修复优先"原则,通过创新施工工艺和系统性生态保护框架,实现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此外,论坛还分享了欧洲在港电融合方面的先进经验,强调通过本土化适配与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海上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



技术前沿:攻坚核心装备,支撑新型电力系统


技术进步是产业发展的基石,本届大会聚焦大容量机组、叶片与新材料等核心技术的研发突破,精准风资源评估及构网型技术等全技术链条,旨在通过核心部件创新与系统控制能力的突破,为产业持续降本增效注入强劲动力,为风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扮演主力角色提供坚实支撑。




技术创新是推动风电从补充能源迈向主力能源的重要驱动力,在21日全天举行的“风电创新技术”论坛中,在3位主持人的主持下,共进行了25场演讲,内容覆盖风电技术的方方面面,包括大型化风电机组、高海拔项目建设经验、高可靠高收益机组、叶片精细化设计、叶片高质量制造与智能运维、关键零部件早期损伤智能预警、支撑结构、塔筒震动监测、滑动轴承应用、高电压风电变流器、风电润滑、风电设备高值循环利用等议题。


嘉宾们认为,没有持续的技术创新,就没有风电今日的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我国通过推出更大、更智能、更高效的风电机组,显著降低了度电成本,使风电具备了与传统能源竞争的经济优势;同时,技术创新也使风电开发不断突破地理限制,让风电机组安装于更广阔的低风速、高海拔、深远海等各类地形区。在未来,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则将成为提升风电可预测性、电网友好性、一体化协同性能力的重要着力点。




风资源评估是风电项目投资决策的基石,其精准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收益与风险控制。在电力市场改革与开发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传统评估方法已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向精细化、价值化、智能化方向升级。本届“风资源评估论坛”汇聚来自华润电力、中电工程新能源、金风科技、明阳智能、中车株洲所风电、运达股份、三一重能、中船科技、协合新能源、瑞科同创、鉴衡认证中心、美迪欧、威夫尔等多位技术专家,展开多维度、跨领域的深度探讨。在电力交易与风资源评估专题中,深入讨论了风资源评估在电力交易场景下的新挑战、机型方案与限电率关系、波动性作为评估新维度等创新思路;风电场精细化设计方面,涵盖了复杂山地测风策略、国际标准解读、高边坡一体化解决方案、非规则尾流计算及机组大型化下的精准评估;海上风电领域则分享了高保真建模、经济收益提升路径、微观选址与尾流控制,以及AI与物理机制耦合的高精度评估技术。这些议题系统性地展现了行业从粗放扩张向精细化、价值化发展的转型路径,为风电场全生命周期的精准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更从源头为整个行业的精细化发展与资产价值提升注入全新动力。




构网型风电技术通过控制技术模拟传统发电机的特性,不仅自身发电,还能主动为电网提供稳定的电压和频率支撑,有利于风电大规模、高比例发展。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下风电构网型技术研讨会——从技术攻坚到系统协同”论坛中,来自南瑞集团、中国电科院、国网冀北电科院、金风科技、电气风电、能欣科技、阳光电源、特变电工和中车株洲所的9位演讲嘉宾,对构网型技术在风电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论坛内容丰富,涵盖构网型技术的战略价值、构网型风电技术规范、构网型风电机组与变流器的开发应用、构网型技术在微网项目中的应用、基于IGCT的百兆乏级静止同步调相机、风电构网技术演进、构网型储能电站的集群控制、新能源场站主动支撑技术等,体现出构网型风电机组使风电从电网的“被动跟随者”转变为“主动支撑者”的重要作用。


运维与服务:创新科技护航资产安全与价值


随着装机容量激增,运维与服务正迈向智能化与多元化。大会通过专题论坛重点关注以低空经济(如无人机巡检)为代表的创新技术如何赋能运维智能化、数字化,全面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与安全水平。同期,风电从业人员专业安全培训GWO中国委员会年度会议也在同期举行,强调筑牢安全底线。




低空经济与风电跨界融合,赋予了风电产业发展新的机遇,无人机、空间智能等技术正加速重构风电的运维模式、保障体系与发展格局。与此同时,低空技术在风电领域的落地仍面临一系列难点,亟需行业共同探索加以破解。在“低空经济在风电领域中的创新应用论坛”上,来自华能清研院、中国广核、龙源电力、润阳能源、大疆创新等行业领军企业与高校的专家学者,基于AI、无人机等技术在风电领域的应用,分享了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的实践探索。


国际视野:共筑蓝色伙伴关系,开拓海外新市场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风电需放眼世界。海外机构专场聚焦国际能源政策、市场机遇与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旨在促进跨国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为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绿色能源体系搭建桥梁。




主题为“全球能源转型及绿色低碳发展”的海外机构专场会议汇聚了来自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英国商品研究所、荷兰应用科学研究院(TNO)、苏格兰国际发展局等多家国际权威机构的资深专家,共同探讨海上风电机遇与挑战、安全培训、国际合作热点话题。会议由全球风能理事会中国区主任梁万良主持。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副CEO Rebecca Williams在题为“全球海上风电市场的机遇与挑战”的中指出,当前风能与太阳能仍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2025 年上半年海上风电投资额已超2024年全年,中长期增长前景乐观。


英国商品研究所全球线缆及特材市场部门负责人王晨飞预测,2026 年全球高压超高压海缆市场价值将超越陆缆市场,中国产能优势显著,但全球市场需应对区域供需失衡挑战。彭博新能源财经风电资深分析师陈相羽表示,2024 年中国风电机组出口相较于2023年大幅上升,但出海过程中仍面临品牌建设、本地化服务等挑战。此外,来自荷兰应用科学研究院、GWO、苏格兰国际发展局的专家也从机组大型化、人才与安全、海上风电投资机会进行了演讲。


产业生态:汇聚多元声音,激发创新活力


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整的生态。此次大会还涵盖了ESG价值重塑、中小型设备、投融资创新细分领域交流等多维度议题。同期,“创新剧场”与火爆的展会现场集中展示了行业最前沿的产品与技术,共同构成了推动产业持续繁荣的多元创新生态。




对于中国新能源行业而言,ESG不仅是企业履行责任的评价体系,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塑造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引擎。ESG已不再是企业的“附加项”,而成为决定其能否赢得市场信任与资本青睐的“基本面”。然而,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数据管理、信息披露、供应链协同等方面的不足。如何将ESG从“理念倡导”转化为“系统实践”,成为新能源企业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命题。在“ESG时代:新能源价值的重估与实践”论坛上,来自中央财经大学、CDP、兴业银行、金风科技、运达股份、三一重能等机构的代表,共同探讨新能源行业ESG的趋势、挑战与创新路径。嘉宾们认为,政策标准持续从“自愿倡议”向“强制合规”发展,ESG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可比性与合规性将成为新能源企业的合规底线,也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企业ESG发展将呈现“内部系统化+外部协同化”的双重特征,企业是否能在自身与产业链之间形成可持续协同网络。ESG表现正成为决定资本定价与融资成本的重要变量,ESG领先企业在融资、投资者关系与国际合作中将拥有显著溢价。




在电价波动加剧及产业链成本压力等挑战下,可再生能源投融资与价值提升更加重要,为探索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运营”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第三届(2025)可再生能源投融资与价值提升创新论坛,聚焦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核心探讨了三大重点议题:在融资端,如何通过风电综合金融、储能专项融资及技改升级等创新方案,为项目注入金融活水;在管理端,如何构建科学的资产评价体系,并通过对叶片、组件等关键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在风险端,如何系统识别并防范覆盖“风、光、储、氢、充”全产业链的技术演化、运营安全与融资风险,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由华能天成与鉴衡认证中心合作撰写的《中国风电场技改升级白皮书(2025)》也在会上发布,为存量风电场的智能化升级与降本增效提供了系统性技术路径。




此外,大会还召开了2025中小型风能设备行业发展交流会,介绍中小型风能设备的最新开发和建设成果。


在21日的“创新剧场”上,金风科技推出全谱系、全场景定制化适配风电机组、电力交易量化决策、风光储氢多能融合,AI智能解决方案等;明阳智能发布了全球首款50MW风电机组,该机型采用类似于“明阳天成号”的双机头设计,并发布了首台M系列的25MW漂浮式风电机组;轴承领先企业斯凯孚带来传动链技术革新;盐城远实则发布了叶片循环利用的创新突破;专注于研发新材料的江苏美光带来了叶片前缘保护新方案;威胜利技术工程公司的研发工程师则分享了预应力技术在风电格构塔中的应用等专业问题。




第二日的议程在思想碰撞与务实合作的热烈气氛中收获满满,北京国际风能大会已成功地从“行业盛会”升级为“产业加速器”。明日(22日),CWP 2025还将举办“风电机组优化升级”、“新能源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研究”两场专题论坛,为风电行业提质增效提供多方位的解决路径。




风电已不仅是能源转型的选项,更是全球经济与科技竞争的新高地。一场场高朋满座的论坛、一次次人头攒动的宣讲与签约,更是一个产业脉搏的强劲跳动,勾勒出一个绿色未来的清晰蓝图。